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 > 临床护理> 正文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2013年01月25日 15:15
字号:T|T

    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是临床最符合人体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式,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法简便快捷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胰岛素泵又称人工胰腺,是一种由微电脑控制将外源性胰岛素按时、定量、精确地泵人体内的新型仪器,可最大限度地模拟正常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随时根据需求输注追加剂量,使之接近生理昼夜胰岛素水平,从而使糖尿病患者24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Ic)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我科室2002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胰岛素泵对280例患者进行治疗,使患者血糖迅速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综合护理,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02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者280例,其中男182例,女98例;年龄13~78岁;病史为0~23年。
    适应证: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2型糖尿病患者患严重高血糖、药物控制差、糖化血红蛋白>7.0%者。③初发的2型糖尿病,需要保存现有胰岛素功能者。④“脆性”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高血糖与低血糖交替出现。⑤反复出现低血糖者。⑥合并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⑦有黎明现象者。⑧糖尿病患者孕前准备及妊娠。⑨外科手术前及术后控制血糖等。
    设备:日本维凯泵4台,圣糖泵3台,瑞宇泵3台。配套储药器、连接导管、针头、电池。
    治疗方法
    置泵前护理:①大多数患者对这种新的治疗方法缺乏了解,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疑虑心理,针对患者出现的担心恐惧心理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耐心向患者介绍胰岛素泵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规程,介绍成功病例,讲明安装后的注意事项。②协助患者沐浴更衣,保持皮肤清洁,以防置管部位皮肤感染。
    输注方法:嘱患者取平卧或坐位,输注部位首选腹部(避开起皱4~5 cm以内的区域),选择脐部两侧不妨碍活动之处为穿刺点,此处隐蔽,皮下脂肪较厚不易脱落,且腹部皮下输注胰岛素吸收快而稳定,可平稳地控制血糖。孕妇则选择臀上部或上臂外侧作为输注部位。注意不要将输注部位安置于多骨的部位或系皮带的部位。
    置泵后护理:每班护士密切观察泵运转情况和胰岛素的剩余量,交接班时仔细查看输注部位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出血,连接管衔接是否紧密、针头是否脱落、有无疼痛等。每次追加餐前剂量时要待药液输注完成后护士方可离开。一般情况每周换一次输注部位和导管,以防感染。
    指导患者饮食及活动量,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需保证高纤维素、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且需定时定量,每次餐前遵医嘱追加剂量后按时间要求进食,以防发生低血糖。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及日常护理,避免剧烈活动,打消患者顾虑。
    胰岛素泵的使用管理:加强患者教育,泵在使用过程中避免接触尖锐或坚硬的物品,避免被撞击、滑脱;避免接触强大的电磁场,如需做放射线检查应将泵取下。
    结果
    本组病例经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迅速接近正常,疗效快、时间短,全天血糖控制良好。
    讨论
    近年来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以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已经得到大多数医务人员的认可。但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需长期每天数次注射,常常给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患者难以坚持,且不能有效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常常出现非生理性的高峰,不能有效控制空腹和夜间高血糖,同时不适当的餐前量除了不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外,还易出现餐后低血糖,导致许多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稳定。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它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持续24 h的基础胰岛素输注可抑制肝糖生成,从而使夜间和两餐之间的血糖平稳下降。每餐前给予追加剂量胰岛素以控制餐后血糖高峰,由此获得稳定的血糖控制,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血糖波动小,保持全天24 h血糖接近正常波动,从而有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经过1~2周的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血糖基本能控制在正常水平,效果满意。护理人员做到熟练掌握泵的操作程序,准确调试各项参数,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细心观察患者病情,保证泵的正常运转。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实施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保证胰岛素泵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胰岛素泵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控、方便、灵活、有效的胰岛素治疗方法,明显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1999-2009 TH55.cn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